加強制度建設,機制化開展學研教育。召開深化專業(yè)思政教學改革研討會,成立課程思政教學研究中心,進一步完善課程思政建設工作機制。發(fā)揮學院專業(yè)支撐和指導作用,加強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推動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深度融合,推動實現“在課程上全覆蓋,在學段上全貫通,在發(fā)展中樹標桿”。印發(fā)《江南大學教師教學發(fā)展學分制實施方案(試行)》,以聘崗周期為單位,精心設計教師培訓計劃和培訓方案,涵蓋課程思政元素深度挖掘、思政教學實施策略等內容。以學分為牽引激勵教師由“他訓”轉向“自訓”,更好滿足教師自我發(fā)展需求。開發(fā)教師教學發(fā)展管理系統(tǒng),建設教學評估與教師卓越中心服務號,嵌入教學發(fā)展支持系統(tǒng),進一步增強教師教學服務能力。
拓展培訓渠道,專業(yè)化推進示范引領。將課程思政納入新入職教師、骨干教師等教師培訓學習必修環(huán)節(jié)。強化思想政治引領,開展新入職教師微格教學能力提升培訓,助力新入職教師更好、更快融入角色。面向全校教師組織開展“進入高質量發(fā)展階段的高校課程思政與一流課程建設”系列線上直播講座。定期組織教師赴國內高水平高校開展至善教學骨干教師研修,設置課程思政專題培訓模塊。修訂至善優(yōu)秀教學獎評選文件,在申報內容中明確課程思政要求,實施“優(yōu)秀教學獎獲獎教師示范觀摩課”直播活動,線上觀看達6000余人次。堅持以賽促教,在學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中增設“課程思政”專項競賽,在微課教學比賽中優(yōu)化課程思政內容供給,推動課程思政理念在教師群體中形成廣泛共識。
加強協(xié)同聯動,精細化提升培訓效能。聚焦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按照“校院整體推進、專業(yè)負責實施、教師為主體、課程為依托”的建設思路和“院院有精品、門門有思政、課課有特色、人人重育人”的建設目標,通過制定文件、專題研討、立項教改、培育名師、編制指南、強化培訓、多維評估、示范引領等“八個一”舉措,著力推動課程思政建設向縱深發(fā)展。協(xié)同校內相關職能部門,開展“課程思政建設月”系列教學專題培訓。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名師授課,幫助廣大教師準確把握課程思政總體目標、建設任務和實施路徑。結合不同學科特點,分別舉辦“思政名師”教研工作坊,通過面對面交流,幫助參訓教師進一步強化育人意識、找準育人角度、提升育人能力,切實增強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試點教學評價,常態(tài)化實施教學反饋。研究制定課程思政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包含教學過程、教學效果兩個一級指標,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知識獲得、素養(yǎng)形成等六個二級指標。嵌入學生評教系統(tǒng),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評價。2021年度開展評價1991個教學班、1016門課程,覆蓋942位老師、參評學生4萬余人次,并向教學質量排名前5%的教師頒發(fā)獎勵證書。持續(xù)推進常態(tài)化教學反饋工作,力爭在三年內實現所有課程思政教學評價全覆蓋,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教學情況、提高教學質量,持續(xù)推進課程思政教學的創(chuàng)新與完善。目前,《產品創(chuàng)新設計與實踐》《微生物遺傳育種學》等課程入選教育部課程思政示范課程,《微生物學(食品)》等3門課程獲批首批江蘇省高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