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科技倫理治理,提出一系列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新要求和新舉措。科技倫理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和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倫理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堅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服務遼寧經濟社會發展,堅持“雙一流”建設與服務國家、地方發展深度融合,提升服務國家重大需求和遼寧振興的能力,在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科技倫理與科技管理研究中心和大連理工大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倫理法律與社會研究中心,依托哲學一級博士點和科學學與科技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圍繞科技倫理理論和治理開展研究。研究中心主編“互聯網、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倫理叢書”、“科技哲學與科技管理叢書”和《工程·技術·哲學: 中國技術哲學研究年鑒》,出版著作20余部。在《哲學研究》《自然辯證法研究》《科學學研究》等國內核心期刊發表一系列高水平學術論文,其中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全文轉載。近年來,研究中心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和青年項目,以及歐盟地平線2020計劃項目,榮獲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4項。
研究中心高度重視科技倫理教育,充分發揮學校理工科優勢,組建了一支由文科和理工科教師組成的“文工團”教學團隊,面向全校本科生開設《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課程,面向全校工程專業研究生開設《工程倫理》課程。教學團隊堅持立德樹人,積極開展教學改革,承擔教育部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新工科人才的工程倫理意識與職業道德和規范研究”、大連理工大學教改課題“《工程倫理》課程思政建設”和“‘互聯網+’時代下角色扮演教學法在科技倫理教育中的應用研究”等。“培養負責任的新工科人才——《工程倫理》課程思政‘文工團’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榮獲2022年遼寧省研究生教學成果獎一等獎,《科學技術與工程倫理》獲批遼寧省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工程倫理》被評為大連理工大學精品課。
研究中心深入落實國家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要求,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科技倫理治理調研和咨詢工作。研究中心承擔中國工程院院士科技咨詢項目課題(新興科技領域倫理治理的基本理念和演進路徑研究)、科技部委托工作任務(科技倫理治理的發展趨勢)、遼寧省智庫軟科學項目(遼寧省科技倫理治理的現狀與對策研究)、中國科協高端科技創新智庫青年項目(新興科技倫理治理“社會實驗”路徑研究)、中國科協科技智庫青年人才計劃(人工智能倫理的全球研究態勢與風險預判)等。研究中心探索學校、企業和醫院科技倫理治理合作研究,承擔上海瑪娜數據科技發展基金會項目(大數據倫理研究),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等單位設立科技倫理實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