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命運共同體與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將“人類命運共同體”與“文化自信”關聯起來,從歷史與邏輯層面梳理二者在理論和實踐上的內在聯系,并發掘其在百年文學中的具體表現。
文章指出,在當下人類思想文化發展態勢和長久存在的文化價值觀的共同影響下,文化自信的核心內容在于文化立場和價值判斷。建立中國文學的文化自信需要強調古典文學固有的民族精神和審美價值,同時更不應忽視“五四”以來的新文學作為中國文化大傳統當中的現代思想資源,對于建構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在明確文化構成的基礎上,闡釋和傳播自信的文化,進而被其他文化認同而獲得他信,通過交流和交融取得互信,最終實現文化共信,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途徑。以“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起點,尋求人類精神文明的共鳴點,是中國文學從文化自信走向文化共信的完整過程,也是文學創作、文學批評和文學史觀所面臨的新的發展需求。
文章對兩個概念的互文性闡發,既補充了“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文化內涵,將其擴大和上升為一種關于世界發展與人類文明進步的重大理論建構與創新實踐;又強調了“文化自信”應有的現代觀念和人類意識,將其內涵延展為“自信-他信-互信-共信”的完整思想邏輯與實踐路徑。以此為出發點,文章對中國文學和文化的內容構成和價值取向提供了深刻見解,也為文化價值體系的建構提供了新方向和新尺度。